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9-19 08:53:09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編者按:近期EASL2020線上會議召開,公布了多個乙肝新藥的最新研究結果,不乏有自媒體大號蹭熱點,喊著「“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曙光初現,乙肝治愈公布最新臨床結果」,肝霖君今天好好來理一理。
01“功能性治愈”是什么都沒搞清楚!
這個大號的文章開頭是這么來解釋功能性治愈的:
這是功能性治愈嗎?肝霖君再普及一下,功能性治愈在國內也常被稱為臨床治愈,是指有限療程后HBsAg消失,伴或不伴血清學轉換,血清中HBV DNA檢測不到,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減輕,隨著時間的推移可降低肝癌發生風險。劃重點:是表面抗原清除?。?!不是降低就行!??!這么容易實現的話不是早早就攻克了。
“功能性治愈”都深入探索階段了咋還曙光初現?
2015年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提出了臨床治愈的概念,當時就已經有OSST,NEW SWITCH等研究證實了臨床治愈可實現,且總結了哪些優勢患者能獲得更好的臨床治愈率。曙光初現不是應該在2015年之前么?這從2015-2020年間都有幾十篇臨床治愈相關研究證明了不同慢乙肝人群通過合理抗病毒治療策略可獲得臨床治愈,且機會還不低。2020年都進入了臨床治愈的深入探索階段了,咋還在曙光初現呢?看看臨床治愈發展史和證據吧。
新藥結果真的值得喊“功能性治愈”的口號嗎?
肝霖君定期更新新藥進展已經2年了,來了很多新藥,也走了很多新藥,不乏在II期倒下的(如ARB-1467,GS-4774,GS9620,RG7795等),且至今沒有進入III期的新藥。大家知道從臨床研究到上市的周期是非常長的,保守估計從進入III期研究到正式上市至少也得好幾年,那么現在還在II期的藥大家仔細分析,有些期待就好了,大可不必喊上“功能性治愈”的口號,仿佛明天新藥就要上市了一般。
2019年AASLD,肝霖君現場聽了乙肝新藥的專場,最大的感觸就是,入選口頭報告的新藥研究中能有效降低HBsAg的幾乎沒有,NASVAC在日本做攜帶者的HBsAg清除率也才僅5%,與大家的期待應該是差距很大的!
幾個進入II期階段的新藥都開始了與干擾素或者核苷的聯合治療研究,為什么?如果在降低HBsAg水平的能力上還不如現有抗病毒藥物,那這個藥物就沒有太大的上市價值了。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剛發表的REP2139/REP2165聯合PEGIFNα和TDF治療慢乙肝患者的II期研究結果顯示臨床治愈率可達60%。這也說明了各大藥企也在根據新藥早期的療效結果合理的調整方案以推進藥物的上市。
本次EASL2020新藥進展中,能有效降低HBsAg的藥物也不多。結果比較積極的是GSK’836,IIa期結果顯示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降低HBsAg,且有幾例獲得HBsAg清除,期待其IIb期的結果,看是否能順利進入III期研究。JNJ3989和Vir2218雖然也能降低HBsAg,但沒有披露HBsAg清除的數據。不以HBsAg清除為目標的新藥都沒太大吸引力,現階段表現較好的II期藥物值得期待,但新藥“功能性治愈”的口號還沒有到喊起來的時候,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賈繼東教授在2020中華醫學會
肝病學分會學術年會上的報告
肝霖君正在整理EASL2020新藥進展,后續會推出新藥解析!
參考文獻:
[1]LokAS,ZoulimF,DusheikoG,etal.JournalofHepatology.2017(Suppl.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