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5-19 17:48:34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2018年11月,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獲批,至今已經過去近2年。以往乙肝抗病毒藥物主要是兩大方向,核苷酸類似物(NAs)和干擾素(IFN)。NAs包括以往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等,耐藥性一直是醫學界不斷研究的問題,直到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的問世。
當前,全球乙肝廣泛使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是恩替卡韋(ETV)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它們的強效抗病毒和耐藥性都明顯優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所以,歐洲肝病學會年會也將ETV和TDF制定入指南的抗病毒首選藥物。TDF于2013年進入我國,但是,TAF相比TDF具有低劑量的安全性優勢,以及同等藥效作用。
簡單的講,TAF是一種靶向性比較高的核苷類藥物,主要靶向肝臟,TAF會大量聚集在肝臟周圍,形成只需要TDF十分一劑量,就能夠實現等同于TDF的藥效(可從官方數據查到)。當前,對于一些年齡稍大的慢性乙肝患者,對藥物安全性要求也更為嚴格,比如六十歲以上的CHB,就需要更小的骨骼和腎臟藥物毒性,否則這些抗病毒藥物就無法長期服用。
新藥進入以后,往往伴隨著“高價藥”、“貴族藥”的標簽。今年2020年TAF已納入最新醫保目錄,無疑是為慢性乙肝患者減輕經濟負擔。在國內,我們一般把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稱為替諾福韋一代,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稱為替諾福韋二代,新一輪的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慢性乙肝的TAF也納入談判降價品種,并且成為藥價降幅比較大的一個(央視新聞已報道)。
乙肝是一條可及肝癌的路徑,每年全球因感染乙肝這個過程,大約進展為肝癌的比例大約就有45%。乙肝的致病過程是一個病毒持續復制,免疫應答缺陷以及隨著免疫功能逐漸成熟,開始識別并且清除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細胞過程,不難看出,這個過程相當復雜,大量醫療文獻說明,即便是沒有受到感染的肝細胞,也可能因為進入免疫清除期,而受到免疫細胞的錯誤識別殺滅。
乙肝藥物研發進展還是值得我們高興的,其一是,第一種核苷類藥物拉米夫定進入中國乙肝藥品市場,拉米夫定可以強效抑制乙肝病毒,將慢性乙肝進展延遲,延緩進展到肝功能失代償或肝癌;其二是,替諾福韋口服藥,可以阻斷母嬰傳播,逆轉纖維化或肝硬化,降低乙肝病毒載量等,這些都是目前乙肝藥物對肝癌的進步。
在大量預防肝細胞癌(HCC)文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關于核苷類藥物(NAs)在延緩并阻止乙肝繼續進展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長期口服的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發展為HCC風險都顯著下降。當然,更多研究顯示,肝癌進展情況是多因素決定的,包括年齡、性別、醫療水平、經濟狀況、高血壓、糖尿病、飲酒、轉氨酶水平、肝硬化腹水等。
總體來講,規范使用TDF或ETV的抗病毒治療藥物,肝癌發生率要比不使用抗病毒藥物風險明顯減少。所以,請慢乙肝尋求正規醫院進行規范抗病毒藥物使用,國內外大量醫學藥物學研究證明,長期口服使用NAs,可以將HBV-DNA降至基線下,進一步減少了與肝癌發生率密切相關的誘發因子,規范抗病毒藥物使用對減少HCC發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