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時間:2020-03-12 16:22:00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鑒別出了一類人類蛋白,乙肝病毒(HBV)或能利用這些蛋白來在肝臟細胞內永久定居;相關研究結果或為科學家們開發治療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新型療法指明了方向,慢性乙肝會增加患者肝癌的風險,其每年在全球會引發幾乎90萬人死亡。
目前全球有超過2.5億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目前沒有有效的治愈手段,患者需要終生服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當然這仍然會增加其患肝癌及包括肝硬化在內多種肝臟疾病的患病風險。當乙肝病毒首次進入宿主肝臟細胞時,在病毒建立永久感染之前,其DNA基因組中包含幾個缺口及其它需要進行修復的缺陷,為了建立持久感染,乙肝病毒就必須借助宿主細胞DNA修復機器的幫助,但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并不清楚病毒到底需要哪種宿主細胞“機器組分”來完成復制和修復。
為了識別出能夠修復乙肝病毒DNA的組分,研究者Alexander Ploss等人在檢測管中重復了整個過程,他們檢測了多種DNA修復因子,結果發現,僅有從人類細胞中純化出的5個因子就足以完成病毒DNA的修復過程,移除其中一個因子或會抑制修復過程被成功完成,這就表明,靶向作用任何一種因子都會潛在抑制乙肝病毒的感染。
其中一種必要的修復因子—DNA聚合酶delta或能被藥物阿非迪霉素(aphidicolin)所抑制,阿非迪霉素療法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DNA的修復,不僅在檢測管中如此,在真實被感染的肝臟細胞中亦是如此;研究者Ploss表示,后期我們將會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揭示上述五種修復因子是如何相互協作來修復乙肝病毒基因組的,本文研究也開了個好頭,最終回答了科學家們幾十年來就存在的問題,即病毒的DNA是如何形成穩定形式的;直到科學家們理解了對乙肝病毒持續感染的關鍵過程,否則能夠完全清楚乙肝病毒感染的靶向性臨床療法或將是遙不可及的。(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Wei, L., Ploss, A. Core components of DNA lagging strand synthesis machinery are essential for hepatitis B virus cccDNA formation. Nat Microbiol (2020).doi:10.1038/s41564-020-0678-0
上篇: 乙肝新藥STSG